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林祥雄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创作随笔•艺论一集】艺术创作的多元与统一——从移民社会的历史发展

2013-09-02 16:27: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林祥雄
A-A+

  内容提要

  当人类步入了文明时代后,对人的思维与行为、心灵倾向等起了巨大及根本性作为的莫如宗教的思想与教义,文化的传播与灌输,从而“软性”地引导精神与心灵的走向!次之才是“硬性”的政治主义与制度的规限管制。

  在近代历史上曾被号称为“日不落国”的大英帝国。因其蔚蓝色的海洋侵略政策而在全球各地霸占地盘、遍插国旗,利诱势夺,从而殖民地遍处。为了巩固及延续其殖民策略,故通过文化广泛散播灌输及培养其忠诚的大英帝国的外围认同者为其效劳,从而促使英文(语)广泛流行且成了国际共同语言(文)。

  反观中国,则在沧桑的历史与动荡的大时代造成大量移民:既输出人民,也输出文化,从而在海外延伸了华厦文明与散播传统与道德种子。

  唯因华厦文明的深厚积淀,渊博精深,故不易为海外其他种族文化体所渗透与同化,融贯与兼并,反而在其深厚的文化母体中吸纳采撷他族文化而呈现多元文化精华,从而达致时代性与地方性的完美统一效果。

  这些,便是此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与精神。

  (一)移民历史溯源

  据历史学家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人便己向海外移民聚居了;尤其是南洋一带,更是华人移民群聚的区域。

  明初永乐三年(1405),郑和奉命向西洋远征,一共七次远航,历经28年,共到过30个国家,其中更以南洋一带最为熟悉与往来频密。

  在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辟开了人类历史第一条从陆路到欧洲的经贸互往之途,文化交流之道。而在距今600年前郑和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海洋出发与欧、非、亚近30个国家建立了通商联系。同时,也输出了瓷器、丝绸、铜铁、金银与文化,沟通彼此物资及精神文明。且在历史上宣扬了中国人友善、诚恳与爱好和平的本质。展现泱泱文明大国应有的风范。同时,向世界散播东方优良的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更从海路上为中国日后移民开辟了航线。

  世间事,盛久必衰,衰久必盛。也许,这便是天地万物与自然界的生息消长的自然发展规律。当然,人类社会也不例外。

  沉迷盛世,挥霍无度,颟顸无能,人心涣散,制度腐败,政权积弱,从而导致国内民不聊生。而世界列强却虎视眈眈这片尚未开发且储藏丰富天然资源与巨大市场商机的神州大地。故利诱威慑,迫使清朝一连签下了许许多多辱权丧国的不平等割让条约,引狼入室,分裂主权。

  当时大权在握的李鸿章,为了挽既倒的满清王国于狂澜而实施“洋务政策”,派谴学生前往先进国度学习与深化洋务政策向列强求经。至终,却因清朝“劫数”难逃,加上西方列强放不下口中这块肥肉,以及中国国内人民积愤太深。时代的苦难,社会动荡,饿殍遍地,哀鸿遍野,内忧外患,终难保满清统治神州三百多年的王国。而以孙中山先生为首在1911年(辛亥)10月10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从而迅速地把清王朝予解体,从而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荒乱清末,硝烟烽火,社会动荡不安,时势变化莫测,导致大量“饿民”为了求活,故离乡背井,飘洋过海到南洋各地谋生。

  这批“华工猪仔”,大部份都是目不识丁,只为了生存,甘冒生命的危险,孤身到海外出卖劳力与血汗,赚钱回寄家乡抚养家人。

  但,这百年“猪仔”移民,却在南洋各地;尤其是新、马、泰、印等聚集的国度里,历经辛酸与流尽血汗,胼手胝足,勤奋拼搏,薪火相传,至终,不但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与子孙后代的未来。同时,在时间与环境的感染下,逐渐改变了“华侨”寄居的心态,落叶生根,归化居住国。更为各自国家创造了繁荣与经济。但,“一将功成千骨灰”,南洋区域的繁荣与经济迅速发展乃至腾飞,却是筑建在千千万万华工移民先辈的身躯上!

  (二)文艺输出与传承

  百年华族先辈移民,带给南洋的不止华族的辛勤与拼搏的创业美德,更重要的是爱国爱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一片丹心奉献社会及民众。虽说,先辈们没受正规教育。但,华厦文明的深厚沉淀与其渊博,通过口述、口传或家庭熏陶与社会环境感染,各种传统艺术作品之传播与灌输,在这耳濡目染与浓厚社会价值观的浸淫之下,先辈们不但懂得如何堂堂正正做个好人,不让民族蒙羞丢脸,还为社会公益事业——例创办学校,建设医院,组织同乡会、互助会及各种文娱消闲俱乐部,不但团结扶持同乡与同族,更推广至社会各个民族与层次。从而奠定了华族在各自社会的中流柢柱领导地位。

  难能可贵的是先辈们不但薪火相传,延续传统,秉承道德,教育后代,灌注东方传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正确人生观。

  百年树人,而今南洋各地华族聚居地不但延续了风俗习惯与传统,更不畏缩强权与压力,募捐创办以华文为主流的中、小学——甚至学院与大学,为中华文化在南洋一带创造了连系与沟通心灵的人文精神基础。虽说,办来不易,但却折射出海外华族百年来历经千辛万难,不间断地在海外传承与散播华族文化的决心与勇气。而这捍卫华厦文明的崇高愿望与不懈努力,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高昂的斗志。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终让东方优秀传统在海外大放光芒,而源远流长的华厦文明,更在四海五湖重铸辉煌!

  (三)社会良知的延伸

  辛亥革命,虽说迅速地推翻了腐败的满清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但,20年代的积弱中国及军阀各占一方的对立形势,却给予动荡的社会平添诡谪莫测的时势变化。

  霸权心态的膨胀,势力纷争与利益瓜分的结果,遂在这本已干旱的生活稻田上火并蹂躏,导致这走向共和民主的晨曦,乍又被一片突而其来的乌云遮盖。刹那,神州大地又陷入了无助的黑暗1

  1917年,苏联沙王终步上了满清王朝的后尘而崩溃。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国家顺利诞生。

  1919年,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重新在这片黑黝黝的神州大地点燃了民主共和的希望。

  接下来历史转化到国共之争。而14年内战,8年抗战,再次地在这古老又充满着沧桑、无奈的国土上烽火再起,恣肆蹂躏苍生。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在海外招募了许许多多有识之土加入这时代的壮举。同时扩展其在南洋各地会员,延续其爱国情操。激荡的30年代中国,引发了另一波热血青年及知识份子从蔚蓝大海到神州大地的对流——奔向延安支持革命及迈向南洋宣传革命,殊途同归,莫不是为了国家与人民、时代与社会,从而点燃自己生命的青春,化为奉献的动力!

  在这段风雷激荡的时代里,南洋一带不但成了远赴欧洲学习的“中转站”,更承载了许多百年来往还中、欧各地的名人驿站。寄托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情感与历史悲怆。

  郁达夫、胡愈之等爱国知识份子到南洋散播了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种子,不但引伸了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精神,更激发与牵引了许多热血青年共赴时代的洪流。

  东亚区域的三十年代一直到蝗军侵略的二战期间,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烽火不绝,血泪不止。更是一页悲壮的史诗——充满激情、迸溅出民族主义情感的火花与高度发挥了人类抵抗强敌斗志从而保家卫国的时代。正直的人民,肩负历史使命的知识份子,更在这漫天烽火中表现出其顽强与直面人生,凛冽不屈,胸怀浩然正气,力抗强敌,充份地体现了其生命价值与时代使命!

  这悲壮的历史,凄怆的生命历程丰富了战前《马华新文学大系》及《战后新马文学大系》这二部划时代、跨区域与国度的海外唯一有系统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巨著。

  马华现实主义思潮在历史的沧桑与烘炉的提炼下,不但肩负时代社会的责任,从而抗日反殖,义无反顾地支持正面与正义的斗争。她不但从五四运动吸取养份,更在动荡的时代与历史洪流中实践与体验。至终,马华文艺思潮扎根于南洋本土,遥望与支持历史上的正义事业。形成了具有南洋特色的海外华文文学主流,更延续了东方传统知识份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与奉献情操。

  (四)时代使命与南洋艺术特色

  马来半岛历经百多年的英国统治,终在50年代后期争取到自治进而独立。在漫长的殖民地管辖期间,统治者——白皮肤的“高尚”人士,除了关怀他的“战利品”——南洋的天然资源与消费市场之外,促进当地文艺创作及本地化,缔造具有区域色彩的艺术作品等,都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与殖民政策。因此,长久以来培养大英帝国的海外接班人及灌输英帝国文化与思想,从而达到心灵“侵略”与俘掳。文学与美术创作,更是延续了古典主义与宫庭画派,为绅士贵族们点缀些许典雅气氛。凸显高尚居住环境,仅此而己。

  南洋一带三年又八个月的抗日斗争,不但让全人民看到殖民统治者的虚假面目,更深感到当家作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因而,在二战结束后,反殖运动的火种便迅速在这赤道边缘蔓延开来。

  人类缔造了历史,但也时刻为历史所欺瞒与愚弄。

  当马来半岛有识之士正激昂向殖民统治者发出挑战而争取独主时,一批批抱着当家作主的文艺工作者,沿袭着抗日的足迹,高举着反殖旗帜,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创作媒介,揭露殖民主义的无能颟顸,欺压及歧视心态。其中,以木刻创作与油画创作更展现与揭发了殖民主义对人民的睥视与压制。期望通过创作,再现历史现实,从而召唤人民,共襄反殖义举。

  在特定的时代与社会,人类历史的转折,总是赋托于人民力量与文艺创作的推动。而一切反映历史客观现实的文艺作品,其传播及折射客观事物的真象,给予人们的冲击及激励,更是构成历史的部份。这现实性与历史性往往是产生于文艺工作者个人对文艺创作的思想与态度,更是艺术家对待历史的责任与对其艺术生命的注解。

  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不但彻底地摆脱了君主制的“宫庭主义”与“宗教主义”的无形思想枷锁,鼓吹人民回返自然,道法自然,向天地间求索,向自然界问道,向社会觅寻,到人间探索。至终导致了“工业革命”而迈入人类社会的第二产业开发。积累资金,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更改变了欧、美各国的经济结构与推进社会发展,领世界经济与霸强数百年!

  思想的解放,有如脱羁野马奔驰,而在文艺创作上,呈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景象。

  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似乎让自然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未来主义,野兽派,现代派……等等所冲跨及覆盖掉。

  碧海、蓝天、白云,翠茵、蕉风、椰林。

  自然、宁静、朴素,和谐、悠闲、共处。

  这天地间万物和谐共处的景象,这纷争硝烟遍处之余的一处“香格里拉”,深深地吸引了一批曾留学欧洲及来自中国的先驱艺术家结伴到这现代社会的原始区域探索与创作。在南洋这个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空间,他们以不同的创作媒介,不同的创作工具,却描绘与创作具有强烈时代感,区域性与浓厚民族色彩的佳作!而这,便是南洋艺术风格或称之为南洋画派(南洋风格)。

  鲜艳、强烈的色彩,简练、苍劲的笔调,勾勒事物的轮廓,再现热带情景。节日的欢庆,不同民族的舞蹈表演。城市的喧闹,简陋木屋,表现了人民和谐共处的朴素生活实况,这是先驱画家刘抗先生的炉火纯青创作。

  以传统的宣纸、笔墨与色彩,描绘出甘榜(乡村)的原始与朴素之宁静生活环境。蕉风、椰林、与自然共处。渔民的劳作,家庭的快乐在简浩的笔调与明朗色彩的烘托下跃然纸上,重现时代的活力,这显示了先辈画家陈宗瑞先生的深厚功力。泼墨狂挥,变形夸张,凸显客观事物之本质与神采。这强烈夸张的表现技巧,让观赏者感到另类的视觉触动,从而产生了高度想象空间,遐想冥思客观事物“卢山真面目”。这便是另一位先驱画家陈文希先生给读者留下的精神粮食。

  当“南洋风格”的画作在50年代中期出现时,引起“高度褒贬”评论的莫不以钟泗宾先生的创作。他以传统的宣纸、笔墨、色彩,却以细腻的线条勾勒轮廓,烘托淡彩。高度夸张的人物形相,凸显出原住民的特征。虽说造型不符合现实,不成比列与对称,但其画面的气氛渲染,人物的形态,却在夸张中隐喻出其神采,而达致“神在,形不在”的高度创作概括。

  天地间,因为万物生态平衡,故有了生息消长与延续。有机无机事物都有芙依托与互动而相扶或相克相生,这便是存在于“道与自然”之中,一切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天空彩虹,因有七色故展现其瑰丽多彩。大地万物,因有了生息枯荣,故呈现其生命力及延续性。艺术创作亦然。艺术家不同的经历背景与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至终导致他的艺术创作观。而其创作技巧与表现形式,决定他的作品再现与传达其中心思想与内涵之成败优劣。

  若切断殖民主义的文艺创作历史尾巴,从50年后期之自治到60年初期之马来西亚独立,延伸到1965年“分家”而新加坡宣布独立成共和国以还,在这段后殖民主义期间,我们回顾了这段浮沉盛衰,悲欢离合,沧海桑田,悲壮喜悦的历程,很明显地从不同的角度与审美观点将会得出不同的评审分数,但这二股文艺创作思潮仍不断地延续与分化、扩伸与转化。若想强加贴上标签,则将会出现了“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与作为革命斗争且干预社会及民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或浪漫现实主义作品,肩负历史与艺术使命”。而另一类则将会是“逃避现实,消极颓废而寄情于自然间之自然主义作品。没有思想与主题的形式主义及作为资产阶级点缀之附庸品……”的二极评论。

  但,若从历史角度及广义的艺术创作意义而言,则这二种主流都有着其存在价值及具有不同时代与社会代表性与历史性,并存而不相悖,构成了整体历史的发展过程,折射了时代及社会演变的片断,拼组成反映不同时代的镜子。

  (五)兼容并包与多元统一

  渊博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厦文明,沉淀与积累了好几千年,经历不同王朝的浮沉与兴衰,眼看不同种族争权夺位。而今,一切都化为尘土,当时的繁华与鼎盛,在时间的覆盖下己深埋在黄土下,只有人民的智慧所创作的文明(艺术)才能流传千古,与天地共龄,日月同辉,照亮着神州大地,更向世人折射血腥悲壮及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吮吸与包容并兼了历代不同种族与朝代的精华养份,在“不择细流与海纳百川”的兼容积淀下,逐渐形成这雄伟的黄河文明,奔向世人的心灵,激荡人类。

  反观南洋区域,唯因其原住民文明尚浅,仍不足构成一种“强势”文明体系,故一旦遇上他族移民带来了深厚文明体时,它既同化不了,也排斥不掉。故只能兼容并存,而在这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产生了时代与区域色彩而至终呈现了文艺创作的“统一性”特色,形成了南洋艺术的百花齐放。

2003年9月8日凌晨于岛国

(发表于“炎黄文化”半年刊,2003年12月)

2005年在中国河南郑州市举办的第四届“亚洲新意

美术交流展”暨“亚洲美术学术论坛”宣读论文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林祥雄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