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CRITICISMOFART)——辞,含有判断、批判、裁判、鉴定及审定诸意义。
故而,艺术批评,是在于阐明及判断作品的优劣,水准之高低;使观众在通过批评的解释而进一步对艺术作品的表达及内涵感到某一程度的了解,故而,艺术批评,可说是沟通作者心灵或作品内涵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曾在其“美学原理”中说:“艺术批评,是在于阐明艺术作品的内涵
意义,而通过其融会理解的感觉,把其个人所体会及感受到的观感描叙为另一幅文字似的作品形象,而加以深刻地呈现及反映在观众的脑海里。”(大意)
英国心理学派批评家李察斯(I.A.RICHARDS)曾说:“批评学说所必依靠的台柱有两根:一是价值的讨论,另一是传达的商讨”(注一)
所谓价值的讨论,是指批评者能针对作品的创作意义、思想内容及内涵意义,而提出作品在反映什么?表现些什么?为什么而表现反映?以及其创作及表达对时代社会与广大民众的价值。当然,这种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念,是决定于作者个人的知识思想水平,文艺创作观及出身阶层背景;以及为什么人及什么阶层而创作。因此.所谓艺术的批评价位观念,归根究底,还是基于阶层创作观及所服务的对象!而往往因观念不同,产生了迥然相异的艺术价值观念。这些,不管是作者或批评者,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谓传达的商讨,当指批评者能站在绝对中立公允的立场,以冷静的意识从而分析作品中的含义,客观地把由作品中领略及体会到的感觉,藉文字描绘表现,传播转送予观众们,使之引起共鸣之感。
但是,这却是一件不可能之事,往往批评者都有其一定的文艺观及立场,以及思想倾向。而其评语论调,也代表着其阶层立场了。
由上述例子可见,有些美学家认为“艺术批评的目的”不在于批评,而在乎理解;也有些认为,“批评的目的,是在于掘发寻觅真实和永恒的东西。”然而,“批评和创作具有同样的功效;其不但具有同样的高尚,而且有些伟大的批评者,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创作者。”(注二)
纵观上述论说,可见批评的意义,其功效是在于缩短观众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沟通作品中的内涵与观众间的隔膜及生疏的存在!
艺术批评,既然具有这么重大的艺术使命;那末,扮演着一位观察、分析、领略及体会作品中的内涵,而又把这种感受、气氛、情感、思想及所激起的观念通过文字的描叙传达予广大观众的批评者,又须具备什么条件呢?我想,举凡一位具有任重道远及有艺术良知的批评者,最起码的要求,其本身必须具有艺术之深广度;观察入微,冷静、中肯分析及体会,然后才下判断、审定及传达。
当代最负盛名的文艺批评家自莱克墨(R.P.BLACKMUR)在其一本)“比评家的使命”(A BURDEN FOR CRITICS)书中指出,“批评家的重任,乃是在于建立社会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桥梁。”
理想的批评家,其必具有宽宏的气质,深博的学养;同时,须以冷静的判辨智力,从而分析作品中的内涵及含蓄之象征。更须设身处地于笫三者的客观地位,冷峻客观地对作品作出明确的判断;就如朱光潜在其“谈美”一书中所说:“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而且,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同时,须预先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之外,从而评判它的美丑。”
俞平伯曾为王国维之“人间词话”一书作序说:“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其甘苦。又必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
所谓“体会”,便是能深切地体察领会作品中的内在含意;从而融会贯通,加以深刻地评介传达。
所谓“超脱”,当指能摈弃一切私情及偏见,以超然脱俗的态度,慎思静想的判断;而须处身其中,则是为了要透彻地了解到作品的创造过程,表达反映的主题思想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潮流、趋势与社会背景,和当代的客观事物存在,更进一步探索作者的创作心境及动机;而须身居局外,则这才能以第三者的客现身份,冷静不杂情感私见地作出较中肯地评判;故喻之有公论。
当我们吟读到杜甫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如若没具上述诸批评的眼光及条件的话,当会嗤笑其在夸大言辞;误导及渲染事实!可是,一旦在你判断评论之前若能深刻地体会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兵荒马乱的时代;在烽火连天,在铁蹄蹂躏下的广大民众的悲惨生活以及其历史景象;那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况,卖儿鬻女、冻毙街头;你当会在其简练的诗句中,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幅多么悲惨凄凉的景象!这便是身居局中后所产生的一种_隋感的流露和共鸣!“
在其“春望”一诗中,批评者若非把其“感惰移入”诗文中,绝不能领悟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遗民悲痛心情!
时代潮流,社会背景,往往刺激及鞭鞑着作者的创作意识;尤其是在战乱之烽火洗礼下,作者莫不纷纷把怅情愁意,借事物喻托;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心境。若非深解其境,当不能体会那是一种沉重之物是人非的忧时伤国的悲惨控诉了。
明朝遗孙朱聋(八大山人),曾在其作品中题诗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旧是山河;横流乱石才牙权树,留待文林细细摩。”由此可见,其在“国破山河在”的悲痛交织之下,把这一切的沉痛感受,借作品发挥揭露;而愤怒忧悒之情,昭然跃现于中!
在其“孔雀”题文中,更可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他的创作意图;了解到其发挥控诉的心境。“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这不但冷嘲热讽当政,且以极端睥睨藐视的态度待之;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郑板桥深会其中之境,故回诗曰:“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由此可见,举凡一位批评者,若缺乏渊博的学识及修养,艺术的深广度,以及对一切作品中事物寄托之体会及超脱的精神而妄下裁判评论的话,则那只是废话连篇,丝毫不能负起宣扬及沟通艺术的使命!
有关批评的含义,批评者的态度,上述巳介绍述叙得很清楚了;而什么是批评家的任务呢?
艺术批评的任务,既然是作者与观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故那该是一座坚固且平坦的桥梁,从而把观众引渡到作品的另一端去;若批评者态度不当,提供已腐朽木料,一踏即垮的桥梁,则当把观者引惑接送到万丈深坑,埋身山涧!因此,正确及积极的批评,严肃及深广度的判断,是有待树立起来的!一些公报私仇,消极恶意破坏,吹毛求疵及纵意肆恣地责难;抑或为了一时快意,或是尽其压制打击排挤之能事,而肆无忌惮地摧残扼杀,那不但是一匹脱了鞍之野马,纵意横奔蹂躏在这长遍艺术幼芽的草地田野上;同时,更象那恶毒地摧残吞噬着这艺坛精英的魔鬼!
受人所托,忠于人事,在情感激发下而昧着艺术良知地阿谀献媚,恣意吹捧恭维,或谓“尽了朋友之责”!但,这么一来,倒反蒙蔽陷害了作者,也误导了观众,更毒害了自己!
“我最感激的批评家,乃是那(些)使我看到我以前从未看过的东西的人;那东西,即使被我看到了,(以前)也是被怀有偏见的眼睛所蒙蔽;他使我和艺术品面对着面,并留我单独和它在一起;从那时开始,为了获得智慧,我必须信赖我自己的感性、理解和能力。”(注三)这是艾略特(T.S.ELIOT)在其受到正确批评判断之后所激起的进步!
因此,作者与批评者之间,是有必要达致某一程度的谅解的!
自以为是,心胸狭窄,不肯接受积极善意及正确的批评指示,从而改善求进,那是作者进步的绊脚石;也是作品创作过程的致命伤!
若在情感的支配下,抑或带着偏见及仇视的眼光从而摧残、排挤或扼杀,或阿谀吹捧;那不但毒害了作者,更蒙蔽误导了广大观众!
因此,正确、严肃的批评,是有待树立起来的!
1970年6月起稿于星洲
1978年3月重修于巴黎
注一:见朱光潜所著的《文艺心理学》P.177
注二:见虞居质所著的《艺术概论》P.129
注三:见刘文潭所著的《现代美学》P.292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