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永垂不朽,千古留传,主要因为它不但代表着一个时代社会及思潮的演变;同时,更记录下这时代社会的一切现实客观事物,表现出一个时代社会的面貌及文化的盛衰概况。
因此,艺术作品的产生,不但与时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是时代社会的灵魂!
艺术作品若失却其时代社会的象征及代表性,则同时也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
反过来说,一个时代社会若没有、抑或缺乏艺术作品,则这时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当是空白的一页,甚至失却其葸义!
故此,时代社会促使及产生了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却也代表及象征着这时代社会!
客观事物激发及培育了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却也构成一股改变客观现实的力量,这些,就好象是理论与实践一样,相互配合推进,激发改善!
可是,在这时代社会里,却普遍地存着二种相对的意识形态,以及促使艺术作品产生的力量——那便是唯心与唯物的冲激影响:前者,是构成一个社会之思潮的倾向,也牵制及促使艺术的创作方向;后者则是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启发及孕育艺术作品的土壤。但,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无论是思潮倾向或客观题材,在艺术创作上,只要其能对时代社会负起推使、反映,揭露鞭鞑,促使改革,对广大民众负起教育、启迪、指示引导,则这艺术作品,其对时代社会及人类文化的贡献及价值,也便存在了!
虞君质在其《艺术论丛》一书中指出:“……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体是历久不变的,所有创造艺术的大师,几乎没有一位不是从破坏旧有的形式作为创造的出发点;而艺术史上所有划时代的流派,也没有一派不是以创造新的形式而建立起来的。此因艺术家的最终底目的,是完成个人的创造境界,而创造是心灵的表现;既非抄袭摹仿所克奏功,更非涂脂抹粉所能集事。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对艺术创造,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在其专著中曾说:“艺术即表现,表现即直觉,直觉即情感与意象相交而产生具体形式的那一种单纯的心灵综合作用。”
克罗齐的信徒:朱光潜曾在其《谈美》一书中加以解释说:“……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巳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而“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底新综合。”也许,这些便是他所说之:“旧意象的新综合而所表现之艺术。”而这旧意象之新综合表现过程,却是“把其心脑中的抽象慨念,在脑里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才表现于作品。”
纵观上述几位近代美学大师的论者,可见虞君质一味强调创造只不过是心灵的表现,也就是凭借笔墨而达致自我情感的流露发泄。而力主一切的艺术创作,只不过在力求破旧立新而自我表现一番。这么一来,他倒忽略,甚至无视于客观现实的存在。因此,若一位艺术工作者只求自我心灵的解放及表现,则这创造,其对时代社会的价值及意义,相信是荡然无存的。
迨至克罗齐,他虽也主张一切艺术创造是在我表现,但这种表现,却基于意象中的旧形象之新组合;也就是说以早已反映在作者脑海中的客观事物之形象,加以斟酌取舍采纳,剪裁配合,然后与作者的心灵、感情及思想互相结合而加以发挥表现,以便达致其艺术创造的目标!这些,都可以从朱光潜的解说中窥探一斑。
由此可见,艺术创作,除了反映时代社会,表现客观实况之外,还有必要把作者的感情移入,配合自己的思想及爱憎之情,诉之于作品中,从而对时代社会,客观事物,提出个人的看法及评语。因此,时代社会,客观实况,固然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大部份因素,但,作者的知识及思想,对艺术作品的内函及价值,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了!
唐,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里说:“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耖一时,傅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照文中之意,是说自古以来的画冢,莫不是一些文人学士,达官贵人及骚人墨客之辈!所以他们能声誉赫赫,青史留名而永垂不朽,这并非一些庸凡,鄙俗的升斗小民所能做到的事。虽说,其士大夫阶级的迂腐观点及藐视广大民众的要不得态度,必须摒弃及矫正;但其对艺术创作的思想性及作者的知识之看法,却也具有独特及精辟透彻的见解。
迨至宋之郭若虚,也在其“图画见闻志”持类似的看法,故强调说:“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唯其因历代名画家,“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故他们莫不以“高雅之情,一寄于画”,所以,这才能臻达艺术之巅峰。因此,“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及于邓椿,他也认为“画者,文之极也……”,而“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由东方历代画论看来,可见画者的思想、修养及学识与艺术创作,是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啊!
也难怪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由上述种种论调看来,艺术的创作,不外基于二种因素:外在的时代社会与客观实况之冲激,以及内在的作者个人思想认识及倾向之激发。前者固然提供了许多客观事物形象,灌输直觉反映到创作者的脑海里;而后者却也是艺术作品中的生命剂。所以,艺术的创作,归纳起来,不外是以创作者的思想知识作为基础;从而指示,驱使抑或表现出这时代社会的风貌及趋势,思潮与风气的了。
1970年10月初稿于新加坡
1979年11月完稿于罗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