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林祥雄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创作随笔•艺论一集】创作与生活,表现与技巧

2013-09-03 11:40:4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近年来,中国在积极推动其四个现代化之下,不但对商业大开门户;同时,也大力鼓吹文化交流,借此而促进与海外诸国之文化关系。

  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里,一切商业活动,经济起飞,带动了文艺之蓬勃。同样地,文艺之灿烂,也将为这刻板、枯燥、机械化的商业社会平添上不少的生活气息、艺术气氛。这两者相辅相行之间,遂促使这多姿多采的现代社会面貌。

  在形势地理上占尽了先天之厚:虽是蕞尔小岛,但却对周遭各国——甚至世界各国,起了引人注目的功效。再加上历史渊源、血统关系、民族传统习俗、感情思想,促使了我国与中国之间的迅速发展、沟通、合作——尤其是在文化交流上,更是飞跃般地进展着。

  因此,近年来由中国各省各地之大大小小;由稍有名头到蜚声国际的画家们,都纷纷涌到我国作文化交流,这一来,不但令我国人民大饱眼福;从而拜读到中国之名作佳选,也从中吸收学习。更可进一步地证实传闻与事实。

  今年,气势更是蓬勃,展出更加频连。尤其是由几位大师级带动之下,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了。

  由程十发到王个簃,接着黄胄到许许多多联展,有如春雨淋遍了这一片干燥、枯萎的草原,好象热风般地在这沉寂平静的洞穴里,掀起了另一股热潮。这空前的炎热气氛,不但振奋人心,也开拓了我们对中国艺术的视野。

  尤其是对黄胄先生之莅临展示,更是令人喜出望外。对黄胄先生的作品,神交心仪已久。但,向来也只能通过各书刊杂志上看到、或是在一些联展上、小规模的展出中看到其一部分真品。想不到这次能详细地拜读到其由1957-1985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不但开拓了我的视野,也令我更进一步地摸悉到黄先生的创作演变、过程等。

  画展看过了——而且是二三遍地详细拜读过了。

  但,迄今内心中总存着一团团的猜疑、迷惑。更怀着许许多多的问号!?而这些,便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稿的基本动机。

  从百多幅作品——由1957至1985的近三十年创作过程。由速写而至彩墨创作,不但概括了黄先生的摸索创作过程,也表现了其各个不同阶段之演变;尤其在表现技巧上。由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景色、边疆风光与人物现况;佛神仙、以及古代美人圣贤等。这不但说明了黄先生在创作上的多样化、题材之多姿多采,也表现了其生活上的广泛——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种种客观现实景象之描绘创作,更是令人刮目相待。

  生活,是艺术创作泉源。而生活上的偏枯,更是艺术创作上的竭枯。而这偏枯,绝不会落在黄胄先生身上;因为,他的经历与现实生活体验,已足够令其在创作上大放灿烂的光芒。这种深入民间社会搜找创作素材,向客观现实环境学习,在在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速写,是美术的基本功。而笔墨,是中国画传统的基本课,也将是创作的最高表现。举凡创作,都有必要依赖上述二种基本功之描绘取舍,综合重组而成。而黄胄先生之作品,似乎由这速写而演进到其创作。其中,若构图安排得贴、主题衬托得体、色彩施染得法,当也不难突出作品。

  由1976-1981的作品看来,其用笔潇洒脱俗、构图安排得体、施色老到。故其画面气氛油然而生。格调也相当清新耐寻。也许,这便是邓拓先生所说之三新:主题新、技法新、人物新的吧!?

  而《驮草》、《赶驴》、《塔吉克小学生》、《好客人家》等作品足可说明这一点。

  由简练的笔调进入较繁杂的线条、由单纯浑沉的笔调而至鲜艳色彩、从简洁的构图而演变到繁杂热闹的画面,可说是先生在创作上的另一个转捩点。以东方艺术的角度来看,若以传统章法比较,则我个人倒比较喜欢前期作品。但其后期之作,有如《听琴图》、《较力图》、《逢集的日子》等佳作,也都充分地表现、突出了画面的主题思想。再者,其中几幅维族之舞蹈人物,也表现得很是得体。但,勾勒用笔,却稍嫌虚弱杂乱;施色草率,故不能突出应有的形象与画面气氛。也许,说不定这些都是先生二年来在形式、技法、色彩上的突破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身为一个艺术家,又岂能创作出“绝对”的好作品呢?因此,黄胄先生在其作品中,也难免犯上构图上之主宾不分、浓淡莫辨、远近不明、人物比例不对称的偏差;诸如《巴扎尔归来》、《放猪》、《踏歌行》、《牧女》、《踩场》等,便是一个例子。

  再者,其《草原逐乐图》、《赛马图》、《宾主图》等,都以浩荡场面取胜。但比例上、章法构图上、用笔施色,却不能表现出其固有之辽旷风光、热闹场面。因此而令至其品格之偏低。这也是实情。我主观上这些观点,说不定是先生“工而不滞,放而不乱”之以“传统技法反映实生活达到一幅中国画所应有的深度、厚重和统一完整”!但愿!

  在中国绘画上,历来便有工笔、写意二派之分野。工笔是以勾勒渲染为主,从而衬托其画面的主体。写意却着重于笔墨、气韵、浑厚苍扑。而黄胄先生却在其《柳塘牧野》、《万泉河边》、《惠安渔女》、《井边》等作品中,刻意着色渲染背景,以期突出画面,想不到因此而弄巧反拙。这不但衬托不出画面主题,倒反庸俗化了整个画面,扳低了应有的格调;在其几幅飞禽走兽中,也同样地犯上这种偏差。其实,空白,也即构图,若构图安排妥贴,形象主题安插得法,则当笔不到而形到,墨不至而神至矣!

  人,都有其优缺点;而画家,更有其所长与其所短。尤其在创作上,更是必然的现象。也许,黄胄先生的创作专科是驴子、以及边疆的少数民族生活面貌;因而,其它事物的创作,也告相对地削弱了。这在在是一件没法避免之事。诸如其所作的古代圣贤,神仙佛等形象与山水等,便是一个显着的例子。但,我却认为如此地“献丑”,倒不如“藏拙”的来得好,以免破坏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与地位。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据说,中国有关当局,为了保护艺术作品,不论古代、近代或现代;举凡是好作品都不轻易“放过”。因此,一幅真正的好作品,一般上都让国家所拥有的——尤其对任何一位有水准的专业画家。而黄胄先生的画作,若是佳作,更是难以外流?!此事若实,则这次所展出的作品,便不能代表黄先生的创作精华了!当然,我们更不能以偏盖全地借这片面的部分“次”等作品而论定他的成就。

  尤有进者,主办者之艺术水平、审判能力、对画作之要求、或是合作条件等,都是构成作品之优劣好坏。这也构成展出之成败!

  若这次的展出,是受上述二种客观因素所囿限的话,则将令我们深感遗憾。否则,这草率或随意作应酬式的画展,或说“轻敌”式地展示,则将为自己的形象招惹来许多不必要的反感与丑化。这也是实情。

  黄胄先生既然是一位不会“满足过去,陶醉在一二幅作品中”,而“不断在深入生活和创作实践中追求与探索”,更是一位“永远有新的追求,新的创作,也永远不会自满,且不脱离现实生活与实际创作的艺术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艺术生命、创作精力,绝对不会僵滞断绝——甚至枯竭的。

  对这样一位有风度、涵养,虽享有世界级大师之誉而仍自认“不成熟”的大师。相信若言之有物,持之有理而据情实说;中肯及具有建设性之批评,应能予容纳接受吧!——我深信。

初稿写于12.5.1986凌晨

修改于22.5.1986凌晨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林祥雄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